思想交锋

新媒体环境下防范企业舆情的思考

作者: 杨贺强     时间: 2024-03-08     

新媒体时代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渠道,网络信息的传播早已和人们的生活紧密捆绑,这使得网络世界成为了信息的集聚地和舆论的扬声器。“新媒体不能用旧逻辑,不能用自己认为的逻辑去挑战大众的逻辑”,这是黄蓉老师授课中我的印象最深的一点。在不断变化的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如何做到因势利导、掌握主动,如何做到有效预防、化解舆情,深思熟虑下,以“薄弱点”和“关注点”两个方面谈谈我的个人认识和理解。

我们的薄弱点是什么?

薄弱点一:引导舆论方法少。缺乏利用互联网进行舆论引导的经验方法,在强化互联网思维、把握互联网规律上还显得不足,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日常矛盾化解、反击负面舆情、净化网络空间上措施办法不多、工作经验不足、专业手段不强。

薄弱点二:监测监管难度大。当前全媒体深度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受网络资源广泛、灵活、快速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企业没有网络监控权限因素制约,对于舆情信息的监测监管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应对舆情信息往往是被动的,还是靠“删”、靠“辩”、靠“避”、靠“推”等惯性思维和传统路径依赖。在舆情数据信息统筹分析上迟滞且片面,科学而高效的舆情防范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不能够做到有效的可控在控。

我们的关注点是什么?

关注点一:新闻宣传导向。全媒体下的深度融合让新闻宣传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新闻场、舆论场、心理场、社会场等领域格局发生更加深刻变革,构建新技术环境下的宣传舆论引导体系,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仍是核心主流,同时个性化下的新颖生动、可知可感的表现形式能增强表达力和亲近感,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成为时代方向。要坚持守正创新,更好传播“陕煤声音”,更好讲述“陕煤故事”,注重把握好时、度、效,高度重视视觉化呈现和形象化表达,灵活自如地运用新媒体,既讲好“官言官语”,又讲好“网言网语、微言微语”,既“全景式呈现”,又“细节化展现”,实现内容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从单项到交互,把要讲的道理、情理、现实、事实用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把陕煤的发展成就、发展道路、发展理念通过故事化的情节表现出来,既突出思想内涵,又体现舆论引导,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振奋士气、凝聚力量。

关注点二:网上个人行为。前不久刚刚印发的《中国共产**员网络行为规定》对于*员个人网络行为进行了具体明确规定。作为一名*员,不仅要以*规*纪的高度严格规范个人的网络行为,还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反对网上各类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号召企业全体职工文明上网、文明交流,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坚决抵制网络低俗、庸俗、媚俗之风,不在网络上发表和转载违规违纪、格调低下的信息,自觉践行绿色上网,争做网络文明使者,以规范有序的网络行为引领新风尚,积极传播正能量,共筑网上网下同心圆,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营造健康向上、正气充盈的网络环境。

关注点三:企业发展风险。当前,陕煤集团围绕“18765”发展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推动“五个新突破”和“七个全面深化”的落地落实,推动集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和增长动能持续强劲成为了我们新征程中新的目标任务。“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可以说挑战中夹杂着风险,风险中有着机遇,要防范因安全、环保、重大项目建设、合同管理、劳资纠纷、信访维稳、涉密保密、*风廉*建设等履职不到位而催生的系列问题,被媒体炒作,引发负面舆情,甚至逐级扩大,一发不可收拾。特别要高度警惕、持续防范日常事件由单一领域向更宽领域蔓延,由局部问题造成对整体形象的影响。

繁花满树,逶迤的春光,不会驱散这个时代接踵而至的挑战。新形势意味着深刻的变革,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舆情防范,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必须做到脑中有思想、眼中有目标、肩上有责任、胸中有激情、腹中有度量,必须把握“时机”不能滞后,必须把握“时效”不能滞后,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保障。(思创2401届——杨贺强)

上一篇:《道德经》与国企中层管理:探寻古老智慧在现代... 下一篇:悟道